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
兰州市民政局
关于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4-02-02

兰民字〔2024〕8号             签发人:颜烨鲁

市政府:

2023年,兰州民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一规划两方案”、《2023年全省民政法治建设工作要点》《2023年兰州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市民政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局党组自觉对标对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的法治任务,制定了《2023年兰州市民政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的重点内容,并召开党组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组成员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多层次、强力度推进民政法治建设。同时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容,为全市民政系统加强宪法实施、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民政执法公平正义、加快法治民政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2023年,局党组专题学习规划纲要及相关解读6次。局党组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加强对民政法治工作的领导,先后梯次学习《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46次,严格落实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法治建设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推动民政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年内召开5次专题会议研究法治工作,专题听取全市民政法治建设工作,推动出台了《2023年全市民政系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在民政领域有效落实。组织全局86名国家工作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参加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全面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二)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打造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把依法推进“放管服”改革作为创新和优化民政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办事、增强民政服务可及性的重要举措。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除其他组织和个人私自收留抚养孤儿、制造及销售不符合规定的殡葬设备及用品、社会资本控制国有或集体资产的幼儿园、建设殡葬设施、福利彩票发行等5项事项外,普遍落实了“非禁即入”。动态公示权责清单事项70项,纳含行政许可事项11项、行政处罚事项34项、行政给付事项1项、行政确认事项3项、行政奖励事项2项、行政监督事项4项、其他行政权力15项,公示办理流程,实现了规范统一和有效衔接。依法推进简政放权,依法取消假肢和矫形器(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许可,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改为备案管理,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等10项39种证明材料实行了告知承诺制,推动结婚登记、离婚登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临时救助金给付、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救助资格认定等6项政务事项“异地可办”。

(三)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提高立法工作水平。坚持把法治为民贯穿民政工作立法创制全过程,紧紧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经验做法固化为惠民政策制度。推进重点领域立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通过法治方式破解我市养老服务发展中的堵点和难点问题,提请市人大完成《兰州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二审,明确了养老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要求,强化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基础地位,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设施、人员配备、服务开展、安全管理等进行了规范,为推进全市养老服务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法律遵循。深化政策创制,聚焦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强化制度供给,修订完善了《兰州市社会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养老机构等级划分和评定实施细则》《兰州市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兰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实施办法》《兰州市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帮扶实施细则》《兰州市关于实行城乡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意见》《关于印发兰州市村(居)委会证明事项保留清单(第一批)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及时呈报市司法局备案审查,民政民生领域法治制度逐步健全。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工作机制,对19年以来代市政府拟定的《兰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等11件政府文件、市民政局历年来发布的政策文件进行了清理,确保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严肃性和合法性。

(四)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研究制定了《兰州市民政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关于印发<兰州市民政局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清单(2023版)>的通知》《关于印发<兰州市民政局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记录及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对城乡低保、行政区划调整等涉及公众重大利益、公众对决策方案有重大分歧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行政决策,在提交研究决定前全部通过法律顾问、内部政策审查等形式进行了法治审查。聘请第三方完成了养老服务体系评估论证、收养评估论证。推行法律顾问咨询和公众参与制度,聘请北京大成(兰州)律师事务所李新民同志为常年法律顾问,重大决策事项首先听取法律顾问的意见。对区划地名调整和《兰州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等重大民生事项进行了公开征求意见。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做到增量政策应审尽审,对《兰州市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实施细则》等5件政策措施、72余件政府采购活动进行公平竞争性审查。完善案卷评查制度,针对行政许可案卷不规范、不完善的问题,专门建立年度评查制度,组织42名科室和县区执法人员、公职律师和法律专家顾问对上年度案卷进行评查,及时提醒责任单位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搜集整理社会组织、养老服务领域的典型案例,制作3期民政系统执法案例指导意见,有效提升了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理念。

(五)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推进公正文明执法。坚持罚柔相济,针对民政领域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相继在全市部署开展涉及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殡葬服务、社会组织管理等领域的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制定了“两轻一免”清单和《兰州市民政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坚持执法与普法并行、教育与查处相结合,把加强民政领域的法规政策宣传教育贯穿于柔性执法全过程,以柔性执法约谈营造社会组织良好运营环境,对11家市属社会组织不按规定办理年检、重大事项不报备等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行政执法约谈。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对7家养老服务机构、6家经营性公墓、55家市属民办非企业单位、31家市属社会团体开展互联网“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提高了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养老服务机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定了《兰州市养老服务机构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明确了养老服务机构信用信息归集、评价、应用和相关管理活动。

(六)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印发了《兰州市民政局关于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的具体举措》《兰州市民政系统安全生产约谈办法》《兰州市民政系统安全生产预警办法》和《全市民政系统贯彻省市安委会会议精神重点任务分解台账》,组织召开了全市民政系统安全生产专题培训暨主动创稳推进会议,部署了全市民政服务机构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集中开展养老服务领域安全生产检查3次,重点排查了27家养老服务机构和6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联合公安、应急、城管等职能部门,重点对广场、车站、路桥涵洞以及废弃建筑物进行排查,累计妥善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682人次,资助或护送返乡908人次,确保流浪乞讨人员、街头露宿人员及时得到救助。

(七)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修订完善了《兰州市民政局信访工作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和稳控措施。持续加强与维稳、公安、信访等部门的联系。互通情况、加强协调,及时了解全市解困稳控工作动态,加大对各类易返贫致贫人口的动态监测,开展了社会救助专项整治行动,做到了有苗头早预知,有信息早排查、早预防,确保了人员可控、事态可控。累计受理接待信访、来访53余人次,答复满意率100%;答复人民网、中国兰州网、民政部网、兰州问政平台和市民政局网站网民留言82条,答复满意率100%; 12345呼叫服务年均225次,回复满意率均达98%以上。城关区等婚姻登记处积极依托婚姻家庭辅导室、颁证大厅开展了婚姻家庭辅导、离婚劝合、婚姻家庭知识普及,运用婚姻登记机关工作平台和离婚冷静期法律规定,探索实施婚前辅导、矛盾调处、心理疏导等工作,做实做细婚姻家庭服务,及时及早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民政普法宣传教育,严格按照《兰州市民政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兰州市民政局“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和《兰州市民政局普法清单目录》,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采取因人而异的方式,有重点、有区别地进行普法宣传。制定了《意识形态工作安排意见》,对宪法工作的学习宣传做了详细安排部署,利用网站、局机关多媒体显示屏等阵地,编写了学习《宪法》宣传文稿滚动播放,有效强化了宣传引导,营造了学习氛围。通过采取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咨询、发放《兰州市中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服务手册》资料,大力宣传和解答《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老年人切身感受法律的正义,增强了老年人依法维权、依法办事的意识。印制了社会救助“民政帮扶”服务指南宣传册、“社会救助政策百问百答”宣传手册等宣传材料,利用集中培训、普法主题宣传、入户调查等活动,将政策资料发放到基层民政服务窗口和民政服务对象手中,及时向城乡救助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等服务对象宣传国家、省、市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利用清明节群众祭扫时机,以广播、电视、报纸、户外LED屏等媒介为阵地,通过投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册页、邀请新闻媒体推送宣传文明祭祀、节地生态安葬和绿色殡葬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开展了《村委会组织法》、《居委会组织法》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切实增强了基层干部依法开展自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兰州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报刊杂志、出租车顶灯、公交车广告屏等开设法治宣传栏目,定期推送兰州殡葬改革、养老驿站、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关爱留守儿童等信息,打造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覆盖线上线下的立体化宣传格局。

(八)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定了《兰州市民政局行政执法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度》《兰州市民政局行政执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插手案件办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和《兰州市民政局行政机关内部人员干预、插手案件办理记录表》,有效促进了民政部门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预防和减少了行政执法错案发生,维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持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开展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市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44项,均已梳理完成并调整到位,依据权责清单和行政审批目录,对照国家和省级发布的办事指南、审批材料等,逐项检查和更新,确保了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全部公开到位。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社会经济各环节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了信用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在养老服务方面,规范养老服务机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定印发了《兰州市养老服务机构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对本市养老服务机构信用信息归集、评价、应用和相关管理活动进行了规范。在社会组织方面,根据《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经第三方评估机构初评,兰州市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审议,确定了4A级社会组织3家,3A级社会组织4家。同时不断完善信用记录,强化信用约束,建立健全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长效机制,使诚实守信成为自觉追求。

(九)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根据《兰州市数字政府建设方案》,梳理市本级“数字政府”建设事项44项,其中行政许可12项,行政给付1项,行政确认4项,其他行政权力3项,公共服务24项。依法优化服务流程,积极调整办事流程、精简办事层级,将20项依申请类事项的法定总时限由478个工作日压缩至承诺总时限60个工作日,依申请承诺时限缩减比例达到了87%,实现了在线办理,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行政审批更高效,群众办事更便捷。同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和信息核查,先后将城乡低保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养老机构备案审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等数据向政务云进行及时推送。同时协调推进电子印章13项,有效打破了信息共享的壁垒。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积极采取查验行政相对人的信用信息,主动函询有关告知承诺事项,核对省市数据交换情况,确保了信息核查通畅有序。

(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将“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制度,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开展集中学法活动至少2次,以及落实民政法治建设各项工作要求”纳入了民政重点工作综合检查和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内容,全面推动民政领域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积极开展民政领域法治政府建设理论研究工作,根据市委依法办部署,完成了《促进共同富裕背景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的研究》,在兰州日报发表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全面配合完成了省、市法治政府建设中期评估,结合评估指出的5个方面的问题,逐项销号,确保了问题得到全面整改。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公职律师工作的意见》,2023年通过省司法厅审核,局政策法规科1名同志获得了公职律师工作证,同时聘请北京大成(兰州)律师事务所李新民同志为常年法律顾问,不断加强了局系统律师队伍力量。同时针对社会救助、社工、养老等领域专项开展了依法行政提升培训班,建立了民政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有效提升了民政干部的法律意识和行政能力建设。

二、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对标中央和省市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任务,我市民政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主要表现在:一是法治观念树的还不够牢固,个别民政干部还没有真正从思想认识上形成法治自觉,仍然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和传统观念处理问题;二是法规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一些重点领域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存在空白和盲点,个别法规政策针对性、时效性和操作性不强,还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三是行政执法水平亟待提高,缺乏统一的执法机构,不能有效整合部门内部的执法资源,难以协调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执法机构和执法力量。

三、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坚持问题导向,顺应时代要求,立足市情,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担当和开拓创新的改革精神,着力解决制约民政法治建设的困难问题,努力构建与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法治工作格局。

(一)牢固树立法治为民思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民政法治建设实施意见和规划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切实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推动民政法治实践的强大动力。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服务,着力强化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推动工作靠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民政服务对象树立依法受助、依法接受服务的意识,不断夯实民政法治建设的思想根基。

(二)加大法规政策创制力度。以补短板、强弱项、扫盲区为重点,通过上下联动,进一步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民政法规政策体系,注重发挥制度在推动和保障民政工作中的支撑作用。紧盯国家层面出台实施的法律法规,及时启动相关法规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积极完成《兰州市养老服务条例》三审,颁布实施。着力消除民政法治实践中的空白点和冲突点。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聚焦特定领域、特殊问题,着眼“小切口”“小快灵”,积极争取以党委、政府或者部门联合发文等方式开展政策创制。

(三)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把法定职责履行好,把本职工作做到位。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参谋助手作用,确保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严格落实民政部门权责清单、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民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掌上民政”项目建设,打造覆盖市县的民政政务服务应用系统,实现民政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掌上办”,真正让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落实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参加行政复议听证等制度,尊重并严格执行生效的行政复议决定和法院裁决,推动涉及民政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矛盾纠纷有效调处和化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凡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力和义务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决定、行政处罚决定等,都要依法予以公开。

(四)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端正执法态度,树立“全员执法、全面覆盖、全程监管”的新理念,改变“重审批轻监管”、“只审批不监管”等工作方式。健全执法机制,深入推进民政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方式手段跟不上、力量能力跟不上、流程规范跟不上、部门协同跟不上”等问题。创新执法手段,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加大社会组织、慈善募捐、区划地名、殡葬管理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亮剑,敢于执法,在养老服务、残疾人福利、最低生活保障等涉及特殊群体利益的领域开展柔性执法,推行“两轻一免”清单,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实现执法目的,让民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五)增强普法宣传教育效果。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提高干部群众法治素养,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严格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会前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和年度述法等制度,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学法用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制定法治培训计划,开展民政干部法治轮训,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水平。依托婚姻登记等民政服务机构和服务窗口,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事务咨询服务,组织开展民政政策宣讲进村(居)等“八进”活动,利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充分借助微视频、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新技术平台,第一时间发布民政法规制度和重要政策,第一时间围绕公众关切解疑释惑,增进社会各界对民政法规政策的知晓度。

(六)切实加强组织保障。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考核评价和督促检查,逐级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把法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每年至少召开二次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民政法治工作。把民政法治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将法治建设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衡量民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把优秀的人才充实到法治工作队伍,对法治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在提拔使用上优先考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政法治队伍。

 

 

兰州市民政局

2024年2月2日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