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
又是一年清明时
发布日期:2020-06-01

兰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赵文波


又是一年清明时,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四年了……

曾几何时,清明并不是忧伤的。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年清明都要跟随父母回故乡,祭祖扫墓,踏青插柳,亲人团聚,闲话家常。那个时候清明节与我而言与其他传统佳节并无太大不同,更多的只是缅怀先辈。

而在父亲走后,我才真正明白了这个日子的深刻意义,明白了清明对于感情丰富内敛的中国人何等重要。

首先,古人把祭奠祖先,扫墓踏青的仪式安排在了自然界生发之力最为旺盛的清明时节,是让后人在生、死之间思索生命的真正意义,让我们直面死亡,思考生机。明白了生死的意义,才能把握今生,提升生命层次,向更高更好更完美的境界迈进。

其次,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习俗,既是孝与礼,又是怀念,既是一种传承,又是一种反省。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谨慎小心地对待父母的过世,深切追念祖先的逝去,人的德行就深厚了。

最后、祭祖扫墓是不忘先人,不忘历史,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在追念祖先和英烈的时候,也是在感知着他们留给后人的精神。尤其是公祭的时候,我们会想到祖先和先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的精神永存,永远激励后人前进奋斗。

而2020年的清明节因为疫情,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清明。清明节前,我市民政部门广泛发布祭扫活动的通告,要求暂停集体性祭祀活动,倡导市民移风易俗,采取网络祭扫、居家祭奠等方式缅怀追思。政府对于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并不是简单地“一刀切”,而是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引导社会开展更加绿色文明的祭祀活动,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服务。民政部门开通网上祭祀平台,市民可以选择“云祭祀”、网络寄语、线上献花等方式遥寄哀思。祭祀活动重于心不拘于形,特殊时期应有变通方案,通过网络献一束花、点一支烛,或颂读缅怀文章、写寄语卡,同样是孝道的彰显。

今年,我和母亲、孩子们按照政府倡导,没有回家乡去给父亲扫墓和祭祖,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慎重更有意义的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

清明节前夜,我一个人静静地写了一篇怀念日记。在这些文字里追忆亲人往事,倾注思念情感。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感觉音容犹在,恍若昨日。每每想起,泪眼婆娑。虽然一边写一边哭,可这个时刻是珍贵难得的,让我对父亲的思念有了安放之处。清明节当天,全家人沐浴焚香,敬一杯酒,献一束花。家人围坐在一起,翻开尘封的相册,打开久违的视频,给孩子们讲讲爷爷生前的故事,这是一次难得的家训活动,爷爷宅心仁厚、克己奉公、艰苦朴素、幽默豁达的好品质将永远得到传承。此刻想哭就哭吧,一年也许只能这么痛痛快快、无所顾忌地哭一次。最后,我们在 “网上纪念馆”里,对祖先亲人,还有在这次在新冠病毒抗疫期间牺牲的英烈们献花、拜祭、写上悼词。

梨花风起正清明,我们的家国情怀,悲观离合都寄寓于这清明的一跪一拜的祭奠之中。那些在我们周围开始又结束的故事,和那些在过往岁月中的亲人朋友,都需要我们不断去告别,才能转身更好的前行。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