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民政局

mzj.lanzhou.gov.cn

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应对老龄化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2017-04-07浏览次数: 字号:[ ]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俊东)

养老问题是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为人子女,每个人都会面对养老问题,所以,关注老龄化,关注养老产业发展,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将主要从养老事业发展的背景、养老政策解读、近年来我市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些做法以及“十三五”养老事业发展规划等几个方面展开讲解,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探讨应对老龄化的良策。

一、 养老发展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根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通常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

1.全国人口老龄化情况:我国是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中,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按国际标准衡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据统计,到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1亿,占总人口的15.5%(2016年数据尚未公布,但老年人口数年均增长3%),我国已经步入快速老龄化社会。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务工等原因,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1亿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预计2033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2亿多老年人口数几乎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等人口大国的人口数。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

2.甘肃省人口老龄化情况:据测算,到2015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371万左右,占全省人口的14.3%。甘肃省正是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进程加快的时期,人口老龄化具有来势猛、增长快、“未富先老”等特点,又存在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空巢老人”、高龄和失能老人不断增多等特征。

3.兰州市人口老龄化情况: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截至2015年底,我市老年人口达63.83万人(2016年底老年人口数还未统计完成),占人口总数的19.83%。从兰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52.86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6.44%;2013年底,兰州市户籍老年人口达56.11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7.46%;2014年末,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9.22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8.41%,老龄人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十二五”期间,老年人口数量增长了10万人,涨幅接近5%,老龄化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到2020年我市老年人口将突破80万。

(二)养老问题日益严峻。中国是第一个未富先老的人口大国,人口加快老龄化带来诸多社会问题。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兰州市养老问题尤为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速快,老年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占全省总数的近1/5;二是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受“421”家庭成员结构、就业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大部分子女难以留在父母身边敬忠孝老,过年过节回家看看、生病时寄点钱、请个保姆代为照顾,已成为子女们的无奈选择。空巢老人家庭和人数的增多对社会经济生活将产生一系列深刻影响,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与现实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适龄劳动人口大量流入城镇,“留守老人”群体日益庞大,加上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城镇,养老资源不足,部分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偏低;四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供不应求。我市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仅30张,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严重不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三)养老模式多种多样。我国养老处在起步阶段,许多领域基本是空白,一些领域的发展也是片面的。在养老领域,欧盟、美国、日本已经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现在列举以下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养老经验:一是美国,老年人一般独立性很强,选择住老年公寓的比较多,一般不与子女同住,离开犯罪率高和节奏快的城市,前往美国南部或者西海岸,居住在持续性照料退休社区。选择这种方式养老的一般是具有稳定收入的人员。退休后,美国人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层面:社会安全金、退休金、个人资产收益。其中,社会安全金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差不多;领退休金的,公务员由政府购买,其他人由企业购买;另外,有以房地产养老的,用房子出租、抵押或者出售等获得养老收入;二是日本,养老事务分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其中养老事业由政府主导,养老产业由民间主导,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居住、理财、服务、产品、精神和其它服务;资金来源有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共济年金,以及企业或者个人购买的商业保险;养老服务形式有高档综合性养老机构、特殊护理和康复机构,以及普通养老机构。三是欧洲各国,欧洲各国是世界各国中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也是养老福利最高的国家,基本都是国家养老,一般直接提供养老床位,目前也采取“国家补贴”由私人自己解决养老床位的方式;在英国,私人已经开始大幅度进入养老领域,既能为国家压缩资金,也可以激活社会经济活力,现在流行自住型养老,以及异地和跨国养老的新产业模式,为独居人士提供居家养老。

目前,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养老问题的凸显,养老服务需求的增加,我国养老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尤其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家庭形势的变迁,我国养老模式从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社会养老发展较快,以下是几种我国比较常见的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即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主要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对老年人提供赡养服务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模式主要在我国以及东方文化为底蕴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较普遍,这种模式适合不愿意脱离熟悉环境且子女有经济能力、闲暇时间、照顾精力和照顾意愿的老年人。

2.居家养老:即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会来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等服务,主要由专业的养老机构、养老公司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模式主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占主要。该模式适合子女无暇照顾,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愿意离开原有熟悉环境的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的增加,居家养老将成为今后主要的养老模式。

3.社区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照料服务的同时,利用社区日间照料、托老所等服务平台,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日间托老服务。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一起,将成为今后主要的养老模式。

4.机构养老:即在养老机构养老,指以养老机构为主导,为老年人提供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最常见的如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当前,机构养老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无”老人、“五保”老人以及需要护理的半自理不能自理老年人。机构养老是一种补充的养老模式,将起到托底、支撑作用。

5.“医养结合”:指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护老中心和老年医院相结合,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已成为今后养老发展的趋势,发达地区意见很好的解决了老年人养老、医疗结合的问题。

6.候鸟式养老:是一种特殊养老模式,随着季节气候变化选择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地方旅游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候鸟式养老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关注。全国各地对候鸟式养老的称谓也不尽相同,有叫候鸟式养老的,也有叫候鸟式养游的。例如北方的老年人冬天到温暖舒适的南方养老等。

(四)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较快,但“未富先老”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问题已经走进我们生活,养老已经成为经济结构、社会形态、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人口老龄化是挑战,也是机遇。发展养老产业,既是解决“未富先老”社会养老负担沉重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有关部门统计,预计2020年老年人消费将会达到2万亿,2050年将达到约5万亿元,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基础薄弱,无论是养老服务、养老地产、养老金融,还是养老用品,都比较落后,存在巨大改善空间,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近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初步建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7家,其中城市养老机构26家(国办11家,民办15家),农村敬老院11家;共建成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53个,其中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44个;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409个;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到24.5万人,年提供服务老年人320万人次。但是,我市养老产业发展存在先天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低等问题,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设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为我们今后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提供了机遇,养老产业必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可以为我市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实现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二、养老政策解读

2013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该《意见》是国家有史以来第一个综合性的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养老政策,是新时期为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充分发挥养老服务业在破解养老难题、拓展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解决好当前养老服务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意见》精神,2014年省上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4〕50号)精神,2015年,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市上印发了《兰州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兰政发〔2015〕98号),这一系列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出台,为今后养老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主要有以下一些亮点:

(一)明确提出养老服务业发展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政府部门要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行政许可和登记机关要核定其经营和活动范围,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并在投融资政策、土地供应政策、税费优惠政策,补贴支持政策等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给予种种优惠,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释放了利好消息。

(二)明确提出政府要坚持保障基本的兜底作用。政府要重点为“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将“五保”老人全部纳入五保供养范围,适时提高“三无”、“五保”供养标准,充分发挥政府的兜底责任,优先解决对城乡困难老年人养老问题。

(三)明确了打造养老产业集群方向。养老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环境友好、健康可持续等特点,对上下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辐射范围广泛。大力开发安全有效的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引导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设立老年用品专区专柜。开发老年生活设施和金融理财产品。加强规划引导,鼓励发展养老服务中小企业,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

(四)解决了养老设施规划落实问题。对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统筹考虑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标准和要求,积极推动从城市规划建设起始,就将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规划、统一布局。例如,兰州市《意见》提出了: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根据住宅建筑面积,按300:1的标准在一楼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新建居住(小)区住宅建筑面积在6万平方米以下的,所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由县区政府在区域内整合后统筹使用。凡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到规划和建设指标要求的,各县区政府要逐步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备养老服务设施。

(五)明确提出了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

一是完善用地政策。保障养老用地需求,每年至少安排新建2000张养老机构床位所需的储备土地用于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明确供地方式,公益性养老机构所用土地,由县区政府完成拆迁后依法划拨,以竞争方式取得土地经营权。二是实施政府补贴。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从2015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列支500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业,并建立每年不低于10%的自然增长机制。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按照市区4:6的比例配套,红古区、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兰州新区按照市、县(区)6:4的比例配套。三是实施公益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补贴。对建成通过验收且依法登记投入运营的社会办公益性养老机构,根据实有床位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2015年起新建(扩建)的养老机构,自建用房的按老人实际入住床位每张补贴1万元(含配套省级补贴资金),租赁用房租期在5年以上的按老人实际入住床位每张一次性补贴5000元(含配套省级补贴资金)。社会养老机构5年内改变用途的,收回补贴。四是实行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运营补贴。对2012年至2014年已建成验收合格投入运营的272个城乡日间照料中心运营经费进行补贴,其中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个每年补贴2万元,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个每年补贴1万元,从2015年起列入市财政预算。2015年后建成的经市财政、民政部门验收合格后,列入下一年度预算。

三、 近年来兰州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主要做法

(一)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养老发展的政策文件。2012年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兰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兰政办发〔2012〕2号)、《兰州市“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2015年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兰州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兰政发〔2015〕98号)、《关于做好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兰政办发〔2015〕194号),配合卫计委出台了《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文化与养生养老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兰政办发〔2015〕149号),积极推进兰州市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把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市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在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发展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全市8个县区推广建成“虚拟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服务人数达24万人,年提供服务老年人400万人次,吸纳加盟企业253家,虚拟养老餐厅78家,虚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96家,为老服务人员3000多名,服务涉及十一大类230多项服务,实现了“一刻钟”高效服务,制定了《兰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性文件。

(三)社区养老服务阵地日益壮大。争取部、省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专项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投入市本级彩票公益金1500余万元,建成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53个,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年服务人数5万多人。涌现出了城关区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七里河区土门墩街道建西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安宁区培黎街道向阳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榆中县三角城乡高墩营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等一批省级示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阵地逐步增大。

(四)养老机构数量显著增加。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新建、改扩建了市社会福利院“三无”老人生活住宿区、安宁区综合福利服务中心、皋兰县综合福利院、皋兰县老年护理院等公办养老福利机构,充分发挥了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保民生”的作用。启动建设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城关区综合福利中心等重大养老项目。落实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资金近3亿元,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安宁美好家园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榆中新阳光老年公寓、白塔山老年公寓等社会办养老机构。全市各类养老机构达37家,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32张。

(五)医疗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在机构养老服务中,涌现出城关区老年公寓(康乐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养护中心、省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养护中心等一批医养结合机构,初步探索了医疗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新模式。

(六)养老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以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发展为契机,加大养老服务产业宣传力度,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保险、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西部(兰州)老年产业暨健康养生博览会》,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推广发展智慧养老,互联网+养老模式,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七)逐步建立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2012年开始,我市积极鼓励养老机构为入住老人购买保险,城关区情暖夕阳、七里河区颐瑞康等老年公寓积极参与购买入住老人安全保险,2016年,为了贯彻落实《全省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实施方案》,我局积极与市财政局等相关单位进行协调,建立了我市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长效机制,将综合责任保险保费资金纳入了我市财政预算。

(八)加大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局属养老单位、县区老年福利机构以及社区养老从业人员积极参加部、省养老护理员培训班以及省厅举办的全省养老护理员远程教育培训班,累计参加人数300人,全市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持证比例达到70 %。

四、“十三五”养老发展规划

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层面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为“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走社会化养老之路,仅靠政府之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社会化养老已是大势所趋在养老服务中,各级政府承担着“保基本、建机制、强监管”的职责,在发挥好托底作用的同时,更加尊重市场规律,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门槛,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为市场化养老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性社会组织应该当好政府助手,担当生力军的角色,在政府政策扶持、购买服务等支持下,帮助政府保基本,在养老服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二是逐步将当前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方针,调整为居家为主体、机构为补充、社区为桥梁的新格局。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入住养老机构一般是老年人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居家养老将是未来中国式养老的主流。因此,必须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模式,机构向社区提供支持培训服务,社区向家庭提供生活照料和居家照料服务。居家不能自理的半失能、完全失能老人才可入住养老机构。三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新模式,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需求也多种多样,要在传统养老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广以房养老、旅游养老、文化养老、互助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兰州市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养老服务业发展也存在诸多挑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兰州具有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和条件,为此,结合我市实际,做好“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业推动工作不容忽视,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我就从“加快三个转变”和“着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两方面简要阐述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发展养老服业的思路和规划,跟大家一起学习并请多提宝贵意见:

(一)注重实效,科学发展,加快“三个转变”

1.加快转变养老发展理念。近年来,随着人口老年化形式的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尤其是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我国形成了一对夫妻需要赡养四个老人的局面,虽然现在已经放开了计划生育政策,但短期内无法改变老龄化困境。为了加快养老服务发展,我们必须改变养老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刻不容缓。在服务方式上,要从单一机构养老向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拓展和延伸;在服务内容上,由过去的简单生活服务向人性化的生活照料、医疗康复、人文关怀、老有所乐等养老服务转变,更加注重发展与老年人生活、医疗、教育、文化、旅游、专用产品用品等产业,确保老年人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在投入机制上,由过去的政府投入为主,向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投入为主转变,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凸显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社会养老服务发展形势。

2.加快转变养老发展模式。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及精神文化需求的不同,多元的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多种选择。因此,改变现有比较单一的养老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多元化的养老发展模式,有助于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依托现有的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不同功能,加快养老与互联网结合,发展“智慧养老”模式;加快养老与房地产业结合,发展“养老地产”“以房养老”;加快养老与医疗健康结合,发展“医养结合”;加快养老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旅居养老”“候鸟式”养老;加快养老与金融保险业结合,发展“金融养老”。

3.加快转变养老经营形式。由过去的政府直接经营,向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民办民营为主转变,政府只负责保障兜底性服务对象,一部分特困老人和全部的社会老人将主要由企业或社会组织提供养老服务。政府将致力于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业政策法规体系,依法监督管理养老服务业。

(二)开拓进取,着力改革,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进一步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功能。2016年底,经省民政厅、财政厅积极争取,民政部、财政部将兰州市列为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26个地区之一,按省厅要求,我局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兰州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将打造“幸福兰州,为老驿站”品牌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以下就结合《方案》做详细介绍。

2.加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加大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提升覆盖率,力争实现“到2020年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乡镇和60%以上行政村要覆盖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目标任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在居家养老服务上的桥梁作用。同时,积极鼓励养老服务企业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上开拓服务领域,营造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良好氛围。

3.发挥机构养老补充保障作用。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建设,优先保障“三无”、“五保”老人以及经济困难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落实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为老年人多种养老服务需求提供优质养老服务。

一是加大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在城市建设综合福利养护中心,在农村建设乡镇综合敬老院,在城乡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中设置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养护、医疗、康复、文娱服务。鼓励城乡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在保证城乡“三无”老人、低保及低收入老人、重点优抚对象、经济困难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其他老人开展养老服务。2017年底要建成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永登县老年养护院等养老服务机构;2018年建成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城关区老年养护综合福利中心;到2020年,建成七里河区花寨子健康养老服务中心、皋兰县什川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榆中县定远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皋兰县、榆中县、永登县各建成一所100-200张床位的乡镇综合敬老院。预计到2020年底,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将达40张。

二是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大力贯彻落实养老机构建设床位补贴政策,探索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政策,鼓励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增加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重点发展护理型养老床位,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机构养老的刚性需求。支持社会力量对闲置的医院、学校、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农村集体用房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兴办设施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养老机构。鼓励个人利用社区居民住宅,兴办家庭化、个性化的托老所。将成熟可行的养老服务项目列入经济合作和招商引资项目名录,积极引进外省市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各县区政府要加大对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事业的支持,积极推进榆中县龙泉养老幸福院、七里河区情暖夕阳老年公寓试点医养结合养老院、西固区芦草山养老养生基地等社会投资养老机构建设。

政策解读-政策附件.docx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定稿).docx表格-兰州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重点任务分工表(定稿).xls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